巴中市太极拳协会
简 报
主办:巴中市太极拳协会秘书处 第一期 2020年3月5日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巴州养老服务发展
编者按:
巴州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市政协常委、市太极拳协会会员邵瑜同志组织区政协委员、部分太极拳协会会员对巴州区养老服务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摸清了全区人口老龄化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已送巴州区委、政府作决策,现转发如下:
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养老服务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稳定大局。巴州区政协组织专班专题调研,采取区外考察学习,区内座谈讨论等方式,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区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现状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巴州区常住人口为651534人,男性人口占比49.83%,女性人口占比50.17%。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7.55%,15-59岁占比60.04%,60岁以上占比22.41%,65岁以上占比17.74%。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4.26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30个百分点),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1.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7%,失能老人0.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6%,空巢老人2.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特困供养对象1938人。我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全区目前主要采取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服务,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几种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一是养老服务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全区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通知》(巴州府发〔2015〕17号),巴州区民政局印发了《巴州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巴州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养老服务发展的有关制度性要求。二是养老服务机构逐年增加。现有养老服务机构12家,总床位1150张,入住455人。其中公办6家,床位37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24张),入住154人;公建民营1家,床位2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60张),入住45人;民办5家,床位58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63张),入住256人;民办在建2家,床位420张;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300张;运营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在建2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3个,日托床位144张。三是养老服务质量逐步提升。通过已建成的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的辐射带动或引进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每年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4万余人次。采取规费减免、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着力加强人员培训,丰富养老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布局未落地落细。目前,我区已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但养老服务空间规划布局少,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点位不明,服务设施用地未定,规划缺乏用地和项目支撑。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取消前置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后,因无专项整体规划布局,出现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无序发展的局面。
(二)政策激励作用发挥不足。因激励政策不配套,投资者激情不高,顾虑较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不足。现有的社区养老、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保障功能较弱,但现有的床位建设补贴、床位运营补贴等优惠政策又无力撬动投资者的激情。2018年后,每张民办养老床位1.1万元的建设补贴资金省市也未再落实。因地方财政压力大,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所需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政策未落实。
(三)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居家养老成效不明显。居家养老服务是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村“四类对象”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但大多是服务商上门开展一些家政服务、血压测量、助洁助浴、精神慰藉等基本服务,服务质量、服务时长、服务内容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资金发挥效益不明显,老人的获得感、认同感不高。二是社区养老服务后续乏力。全区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3个,但大多存在建设面积小、服务功能少、服务范围窄、辐射半径小、无专人运营的特点,社区居民接纳程度低,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存在“不足”与“空置”的矛盾。例如:南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天只能容纳50多人休闲、娱乐,要为辖区1000多名老人提供服务较为困难。三是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薄弱。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经费未纳入区财政预算,日常运行的水、电、气、通讯、护理人员工资等费用全靠11个编外辅助性岗位解决,日常运行困难。全区现运行的6家公办养老机构有5家是利用乡镇(街道)闲置资产改扩建,体量小,环境差、设施设备简陋。同时,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归属感、职业荣誉感不强,专业服务水准低下,流动性较大。因保障乏力、设施设备简陋、养老人才队伍匮乏,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康复理疗、行业标准难以实施。加之群众养老观念落后,养老机构社会宣传知晓面低,群众认同度不高,形成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保障不一致的困局。
(四)探索创新不够。一是智慧养老缺乏。目前,我区属于传统养老模式,在推进智能检测、智能化照护方面乏力,人力因素仍占绝对的资源比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更优发展。二是医养、康养、护养亟待结合。全区机构养老服务基本上仅满足了吃住及日常的生活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开展较少。尤其是通过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两院一体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借力康养巴州建设优势,优化养老服务等加快实现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护养结合等方面尚未起步。三是相关产业发展滞后。要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社会有效投资扩大,养老服务质量改善,养老服务消费潜力释放,需要养老金融、养老房地产、养老用品、老年医疗等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目前这些相关产业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
(五)综合监管机制未完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登记备案制度,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但健全的行业标准,完善的综合监管机制,部门联动执法,举办企业信息共享都还未形成。一些社会资本和个人打着建设养老机构的旗帜,圈地、融资、骗补助,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缺乏有效的前期监管和指引。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行涉及到建筑、消防、食品、环境、医疗卫生、特种设备使用,相关部门对以上事项的监管缺乏协调配合,未建立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工作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老服务机构、设施。一是尽快编制专项规划。围绕健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标,尽快编制全区养老服务体系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使其与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土地等规划相衔接,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二是注重统筹城乡布局。建议全面落实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落实东城街道办事处、江北办事处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场地,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的养老服务圈。按照人口分布,辐射服务半径,在有关中心场镇规划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每个中心村聚居点规划日间照料中心,实现80%的养老设施覆盖率,满足农村养老需求。
(二)探索创新,建立多元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医养、康养、护养进程。建议通过一两所养老机构或是医疗机构试点,探索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实施备案管理,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两院一体”发展,加快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康养并重,服务拓展。二是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普惠和示范作用。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在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的基础上,优先保障经济困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需求,剩余床位可向社会开放。总结三江敬老院公建民营成效,逐步采取公建民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将公办敬老院推向社会化运营。在未推行社会化运营前,以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加快推行“1+N”农村公办养老服务联合体,逐步将乡镇敬老院收归区级直管,乡镇闲置资产整合利用。三是积极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建议尽快公开本级养老服务扶持政策、项目清单、服务标准、供需信息和投资指南,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四是不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议以回风龙湖园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样板,利用国有资产和社区公共用房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与社区阵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全面推行公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会化运营,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传输纽带,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失能床位照护、留守老人探视等延伸服务。
(三)强化管理,扎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一是严格规范机构管理。实施养老服务组织或机构“红黑名单”管理,实现部门信息共享。推行行业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保险、护理等级评估等制度,降低承办风险。二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养老护理人员年限补贴、岗位补贴,保障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待遇。将护理人员培训纳入全区劳动保障就业培训计划,纳入全区职业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持证上岗。三是有效强化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不定期组织应急、消防、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养老机构房舍、用电、消防、食品、公共卫生安全检查。严厉打击损害、侵犯老人权益的行为,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力度。四是充分拓展服务领域。搞好健康监测、老年文化、临终关怀,互联网+养老服务,尤其将具有巴州特色和优势的中医药疗养等纳入养老服务范畴。
(四)统筹推动,形成全社会养老服务合力。一是强化联动推进。建立区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区长牵头,定期召集民政、财政、人社、自规、住建、卫健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商、研判、解决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对重点任务实行台账管理。二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实施目标考核,调动相关部门、乡镇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责任到位。三是强化氛围营造。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民子代养老向独立养老观念转变。营造全社会支持养老事业,关爱老年人的舆论氛围。鼓励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准,激励有志之士参与养老服务。
发:各理事、监事,各分会,辅导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