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太极拳协会
简 报
主办:巴中市太极拳协会秘书处 第一期 2021年3月6日
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编者按:
一、全区体育工作现状
近两年,巴州区政府在全市体育工作年终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一。区教科体局荣获了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一)学校体育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积极创建体育特色示范学校。建立了全区中小学体育课质量监测机制,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确保每天阳光体育活动1小时。区四中等10所学校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区一小等5所幼儿园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区六中、区一小被评为全国“篮球特色学校”;区特教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区四中等5所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巴中棠外、梁永初中等学校被评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二是加强体育人才培育,参加省、市大型体育活动。区一小幼儿园参加四川省第三届幼儿体育大会线上亲子运动会荣获“积极参与奖”“一等奖”;在 2020年四川省第三届学生武术锦标赛中,巴州区获得2金2银3铜;2020年我区青少年参加四川省锦标赛获得3金3银1铜好成绩。2019年巴州区籍运动员宋洁代表中国队参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获女子跆拳道62kg级冠军,2021年参加东京奥运会获跆拳道项目混双团体表演赛冠军。
(二)社会体育工作全面提升。一是强化组织。先后成立了巴州区门球、老体协等20多个协会、俱乐部和健身气功站点。二是注重引领。培养8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并选派20名体育骨干人员参加市、省、国家级培训。三是激发热情。组织健身气功、太极拳、门球等各类比赛活动,并积极参加上级各类体育比赛。2019年组队参加四川省首届体育系统职工运动会拔河比赛,荣获冠军;2015年、2019年参加全市第四届、第五届运动会,均取得总分第一、金牌数第一好成绩。四是持续加大投入。全区每年体彩公益金100万元全额用于体育事业发展。并倡导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职工运动会,带头增加体育投入,完善体育设施设备。
(三)全民健身工程不断发展。一是积极向上级体育主管部门申请项目。实现373个村居体育健身途径全覆盖。二是着力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清江镇等10余个镇(乡)建设了乡镇足球场,建成雪炭工程项目1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打造全民健身路径20余条、健身步道6条、社区健身中心1个。三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先后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门球、乒乓球、篮球等系列赛事活动,极大浓厚了全民健身氛围,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情,促进全民健身习惯养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巴中城市框架的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有效改观,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不断提升,公共体育场所建设严重不足、公益性体育设施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
(二)体育设施不够均衡。我区城乡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分级、分区不均衡。各街道办事处均无规模的健身中心。截止目前,城区共建设了6条健身步道,安装了30处体育健身路径,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乡镇、中心村体育设施缺乏。
(三)体育设施有效利用率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教科体系统、党政、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占到整个城区体育场地的90%,但利用率低,资源闲置较为普遍。
(四)学校体育设施占比不足。城区学校体育设施严重不足,运动场地小,学生人数多,城区生均体育活动面积远远不能达到11.4平方米/生的标准。农村学校师生少,运动场地虽然相对较大,但其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五)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不经常。目前,全民健身活动存在阶段性开展多,经常性开展不足,老年人健身活动开展多,年轻人普遍开展少等问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不到“全民健身五年计划”要求的38.5%。
三、工作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议规划建设部门要认真做好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城市体育设施要以社区为重点,建在住宅小区、城市公共绿地及公园、广场。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要求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要按照每人1平方米配建体育健身场地,以逐渐解决市民锻炼难的问题。结合城市改造,逐步新建或改扩建2处体育公园。新建居民小区、经济开发区和学校必须配套建设相应体育设施。农村以场镇、中心村为重点必须配备体育设施,建议与残联协调配合,加强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打造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
(二)整合资源,发挥效益。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是财政补贴方式,推动党政、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所、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尽快制定开放制度,并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有效利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资源。
(三)注重结合,分类指导。建议:一是深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加强督查。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确保学生体育课和课余活动时间,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开展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搞好体旅、体卫融合,建立农民体协,以此为纽带,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运动促进健康的体育活动。在文化下乡、卫生下乡的同时,融合开展体育下乡,在开展乡村旅游节活动时同步融合开展跑步、羽毛球、拔河等体育活动,探索乡镇“特色体育”的发展新路子。三是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建议通过业委会牵头和社区牵头,既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灵活的体育锻炼条件,又要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和科学、文明的原则,让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制度化、经常化、生活化。四是要坚持政府支持与社会举办相结合。政府重点支持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以社会兴办为主。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修建全民健身设施,牵头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大赛。
(四)健全组织,形成网络。建议以乡镇、区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群团组织、工会组织为依托,建立体育组织,为群众体育健身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充分发挥体育爱好者、志愿者、工作者积极性,建立各类体育社团,发挥各类体育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带领、指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全民健身、文明健身、经常性健身。
发:各理事、监事,各分会,辅导站 |